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,学院于2022年制定了《广东新华教育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及成果奖励办法》,全面启动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,开展教育教学研究。一年多来,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取得可喜成绩。
一、探索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
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,是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,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。近年来,学院在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,机电系蔡兴旺教授开展的“汽车维修校企合作模式探索”研究,在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上已初见成效。
1.我院与广州市名扬机电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3月达成协议,共同组建了广州市铭珠电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,落户我院,该合作企业主要从事汽车等各种电控设备的研发、制造、维修和零部件供应,是一个集电控设备研发、维修与服务为一体、现场服务与远程咨询相结合、试验设备与配件供应同步、就地供应与电子商务兼备的的多功能、现代化新型研发服务机构,是国内电控柴油机维修技术人才集聚的研发与服务机构。
2.校企合作研制出高精度HG-2000型电控柴油喷油器检测分析试验台,申报了专利,并参加了2022年北京汽车检测保养设备展览会,其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价格低廉,现已组织生产。截至目前,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新产品,申报国家专利6项。
3.2022年1月,公司又成立了汽车教学仪器设备厂,短短四个月就接收订单4批,产值近20万;现正在为学院实验室开发制造一批教学设备,产值30余万;接收一批学生课余实习、勤工俭学和金工实习,培养了一批老师和学生,有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操作数控线切割机床。
4.建立“电控柴油机实训室”,配置了20多台套的电控柴油机检测试验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,促进我院的汽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
5.校企合作开办了“电控柴油机及其燃油系统维修技术培训班”,为社会举办“电控柴油机及其燃油系统维修技术培训班”3期。
二、校企合作培养IT应用创新型人才
计算机系骆金维老师主持的“开展校企合作培养IT应用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探索”,本项目从高职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,依托IT企业,建立IT专业培养模式,以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”为培养目标。
1.目前我省IT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员,我们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,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书,校方负责主要课程教学,由企业提供资金,帮助学校建设必要的教学实训设施、场所,同时企业也参与一定教学实践活动,采取定向培养方式,最后接收学业合格的毕业生进入企业。
2.顶岗实习模式。这种模式分为三个阶段,前阶段以在学校学习为主,侧重讲授专业理论,进行模拟实训等;中阶段,依据IT职业的专业需要,安排学生到学校外实训基地接受教学实习,进行实地培训,由企业专业人员指导,让学生熟悉岗位一些基本操作,了解相关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,进一步体验职位需求,为顶岗实习做好充足准备;后阶段就是顶岗实习,学生以员工身份担任某一岗位,进入真实工作环境实践,完成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,最后提交实习报告或总结,学校通过一定标准来鉴定和评价实习成果。
3.企业见习模式。每学期安排学生到IT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,让学生了解企业,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,学习企业文化,体验企业生活。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,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。
4.职工培训和项目研发模式。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职业技能鉴定所资源,主动承接企业的IT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,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IT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,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,互惠互利,互相支持,获取企业对学校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。
5. 教学工厂模式。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,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IT项目投资经营。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,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,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,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,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。
以上只是我们学院两项教学研究课题所取得的初步成果,在课程建设、实训基地建设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,希望有更多的教师,更多专业项目参与这项改革,加强与企业的联系,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,创造成功的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经验,培育我院的办学特色。
|